欢迎您来到西北师范大学审计处网站      现在是:
站内搜索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

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定位
 一、我国内部审计职能转型的过程
        我国内部审计是在1985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之后迅速发展起来的。同年12月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性质、任务、职权,使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在“监督主导型”。1995年,审计署颁发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仍然是“对本单位及下属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因此,我国内部审计在产生和发展早期的职能定位属于“监督主导型”,以查错防弊为主的监督职能是其主要职能。
        2003年3月4日,我国出台了新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新规定”将内部审计定义为:内部审计是独立监督和评价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以促进加强经济管理和实现经济目标。“新规定”明确提出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是因为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已成为企业、单位谋求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而其中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内部审计人员要对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有效性进行综合客观评价,于是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逐渐变得突出起来。所以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己发生转型,逐渐转变为“服务于内部经营管理,帮助实现预期发展目标”,即“服务主导型”。
        二、我国高校内部审计职能的新定位
        我国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是大势所趋,既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内部审计的发展潮流,同时也符合内部审计本身的自我发展规律。高校内部审计作为我国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职能也应随着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变而转变。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作为学校管理机能的一部分,工作服务的对象和目标不能脱离高校发展的总目标,应本着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的思想来开展工作。高校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但监督是手段,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校内各部门、各单位的经济工作搞的更好,决不能以监督者自居,必须以服务者的身份出现。内部审计部门必须在高校发展目标的大背景下,充分发挥审计的各项职能,摆正监督与服务的关系,给高校内审工作一个恰当的定位。
        因此,高校内部审计职能应定位在“服务主导型”,即高校内部审计除具有经济监督的基本职能外,还应具备控制职能、管理职能、决策服务和咨询职能。这些职能都是为学校的管理服务的,具体表现如下:
        1、控制职能
        内部审计作为高校控制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内部审计人员独立的检查和评价活动,衡量和评价其他内部控制的恰当性和有效性,并促进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与其他控制形式相比,内部审计更具全面性、独立性、权威性,是对其他控制的一种再控制,正是因为内部审计具有控制职能,所以在为改进内部控制提供建设性意见上,它有着其他控制方法无法比拟的作用。另外,审计人员可以在控制系统实施之前对其进行检查和评价,以便更经济地、较早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管理职能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通过进行经济监督,为促进本单位管理水平的提高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多时候直接参与了单位的内部经济管理工作,其职能的发挥不仅体现在监督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管理上,管理职能已成为高校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职能。
        首先,从高校整体来说,内部审计应服从于高校的总目标。内部审计为管理者服务。并帮助其实现高校的总目标,这个过程也是直接参与管理的过程。再从动态的角度来看,高校管理工作的事项和过程,既是内部审计进行审计的对象,也是内部审计服务的对象。它具有双重性。因此,内部审计不应独立于管理之外,而应从属于管理工作,发挥管理职能,它在高校内部应处于“参与者”、“协调者”的地位。可以看出,高校内部审计,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工作范围己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监督,而是高校管理工作的诸多方面。
其次,从高校内部审计发展的历史来看,内部审计一直是为管理者服务的在高校规模小、层次少的情况下,内部审计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管理者可以对其各个事项和过程直接加以控制。但随着高校的发展,管理者需要保障高校管理系统按计划运行,他们需要有人提供一切必要的信息以此来控制他们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内部审计则提供了这种保障。事实上,内部审计从查错防弊到参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发展到风险控制,一直都是作为管理的一种手段为管理服务的。现阶段,随着效益观念的增强教育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及校园经济的发展,高校内部审计更多地围绕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开展工作。
        3、决策服务和咨询职能
        新时期,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被赋予更高的地位,内部审计的服务职能因而有了质的飞跃,即由泛泛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工作任务,逐步转移到为领导决策服务上来。如在内部承包经营中,通过内部审计,为企业提供有效数据,为承包考核兑现和制订出新的一年承包经营目标打好基础。又如在高校产业重组、改制、撤并中,通过审计摸清家底,防止资产流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客观真实的依据。再如通过对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审计,主要考核他们经营期间的业绩,考核他们的经营效果,资产是否增值、保值,企业的资财有无损失浪费,有无违规、违纪现象存在,给高校决策层任用干部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实现高校内部审计职能顺利转型的措施
      (一)统一认识,树立高校内部审计新理念,为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打牢思想基础。
        要广泛开展高校内部审计转型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者、学校领导和审计主管部门的官员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的重要性、必然性和迫切性,提高支持、促进转型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在如下三点上加深理解,力求取得共识:①要充分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本质属性。服务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学校实现预期的发展目标。高校内部审计的服务应当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不能局限于财务收支的自我监督。②要深刻认识到高校内部审计的转型是适应我国教育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内部审计自我完善、向更高层次提升的需要。③“服务主导型”的内部审计是在“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转型并不意味着对“监督主导型”的否定,而且,“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也并不意味着取消对财务收支的监督,实际上是寓监督于服务之中,监督被深化了、强化了。
       (二)处理好原有的监督性实务同新兴的服务性实务的关系。
        高校内部审计由“监督主导型”向“服务主导型”转变,必将反映在内部审计实务的安排和运作上。必须引起重视的是,决不能因为要转型就集中精力去搞评估和咨询活动,把原有的审计监督实务放置不管,削弱了监督力度。内部审计机构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转型的方案,明确内容、重点、步骤、方法和预期目标,报经校领导层同意后稳步推进。高校内部审计机构根据新的职能定位,拓展新的实务领域,参与学校管理的决策和评价,必须充分考虑到自身的胜任程度,量力而行,不宜急功近利,好高骛远。
       (三)加强高校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优化知识结构,造就一批胜任“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的优秀人才,确保转型成功。
        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有了一支较高素质的高校内部审计队伍。但是根据“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的要求,擅长“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的内审人员也面临一个“充电”、“转型”的问题。因为,“服务主导型”内部审计与“监督主导型”内部审计相比,其服务范围更广,作用领域更宽,对业务知识和技能的要求更高,而且要有较高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因此,必须十分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进行业务培训,扩大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掌握新的审计技术和方法,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善于把实践中产生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更好地发挥高校内部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相关阅读:
设为首页 | 管理登陆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 © -2013 西北师范大学审计处 ::::::::
地址:兰州市安宁区安宁东路967号   电话: 0931--7971908    0931—7975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