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作者:审计处办公室 浏览量:1362 次 发布时间:2013-06-17
论内部审计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作用
张建涛 韩英霞 陈宝农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呈现出一些突出的问题,制约着高校的健康快速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应通过重新定位内部审计的职能和作用,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为高校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 高校 内部审计 财务管理
一、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
1、资金使用效益不高。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投入不断增加,但仍然显得不足,截至2006年底,教育部下拨到其所管理的72所高校的财政拨款经费中有300多亿的结余资金,仅2006年一年教育部结余资金就达100多亿元,占2006年全国财政结余资金的20%多。一方面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投入经费没使用完,高校财务状况不佳,项目投资用途和资金使用效益能力低下,导致国家对高校支持力度的降低,从而使高校经费的投入与使用形成恶性循环。因此,高校必须改善财务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让国家这个投资者切实看到高校利用国家的投入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了教学科研质量,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投资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从而继续大力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
2、财务风险控制不力。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经济自主权不断扩大,高校的各种筹资、投资活动越来越多,风险已成为高校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一方面,为了满足扩大招生规模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相当一部分高校已向银行贷款举债办学。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末,全国高校贷款总量约为1800亿左右,有些高校累计贷款数额甚至超过了10亿元。巨额贷款造成的财务风险成了部分高校发展的一个沉重枷锁。另一方面,随着高等学校改革步伐的加快,各高校对外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对校内基础设施、科技产业、校内企业及其他方面的投资活动也日渐增多,各种投资活动是否具备合法性、可行性、效益性等,也使高校面临着投资风险。另外,大量无法预期的不确定因素,也使高校面临着许多潜在的风险。
3、财务分析工作薄弱。财务分析是运用事业计划、会计报表及其他有关资料对高校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系统剖析、比较和评价,以求得对高校经济活动和事业发展状况的规律性认识。科学的财务分析既是一个认识的过程,又是一种检查的手段。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只重视预算管理和会计核算,忽视经济活动分析的重要性,财务分析工作基本处于未开展状况,致使目前学校教育资金管理松散,使用效率不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类经济决策行为将更加依赖于财务分析得出的结果,财务部门作为学校经济信息中心的地位也将更加突出。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财务分析方法,建立完善财务分析系统,将客观的会计数据转化为决策支持信息,提高会计数据的使用价值。
二、新形势下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位和作用
内部审计师协会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保证工作与咨询活动,它的目的是为机构增加价值并提高机构的运作效率。它采取系统化、规范的方法来对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程序进行评价,提高它们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机构的目标。”
高校内部审计的职能长期以来一直定位于评价和监督,监督依然是基本职能,但重点应放在促进部门和加强单位管理、加强内部控制和提高效益上;应把定位点确定在为学校领导的决策当好参谋助手,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效益上,由监督型的审计向管理型的审计转变。内部审计的存在就是要为单位和部门自我完善,接受单位领导人的委托,为单位的主要领导人服务。内部审计应充分利用自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熟悉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熟悉财务状况等优势,及时反馈领导决策的落实情况和制度的执行情况,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发展目标,把审计服务融于审计监督之中,促进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的提高。在审计工作中需与被审单位进行广泛沟通协调,争取取得他们的理解和信任,审出成果、审出效益,真正做到有所作为,内部审计的地位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内部审计在高校内部管理的地位高,内部审计的职能就能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就愈明显。其作用主要有:
1、有利于保证信息的真实可靠。通过内审部门的审查评价,查证账簿资料及其他信息反映的内容是否准确、真实、及时,检查信息渠道是否健全通畅,为高校的管理打下基础。
2、有利于保护高校财产的安全完整。通过内审部门对高校经济活动的检查分析,制止铺张浪费,及时堵塞漏洞,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失。
3、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经济效益。通过内审部门的检查分析,消除管理中的盲点,充分挖掘内部潜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高校管理效益。
4、有利于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高校管理水平。通过内部审计部门对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检查评价,改进控制系统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三、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部门和审计部门应互相协作,通过强化高校内部审计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加强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工作。内部审计部门在发挥内部各项职能的同时,应结合高校的特定情况开展一定数量的重点审计和专项审计。
(1)加强校内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审计。随着高校预算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加强,预算管理已成为财务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但很多高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并没有参与到预算管理的过程中,也没有对预算的合理性、科学性做出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增加财务工作的透明度,也不利于预算管理的有效进行。为保证预算编制与执行的科学有效,审计部门应对预算的编制及执行情况予以审计。
高校预算编制审计应包括以下三点:一是预算编制程序的合规性,是否逐层逐级编制,数据是否准确可靠,测算充分;二是审查预算下达学院和归口管理部门编制的范围是否准确,归口管理有无遗漏;三是预算编制内容是否全面合理,预算项目是否有重复和遗漏。对于预算的执行,审计部门可以通过对财务系统中各项预算指标的控制情况进行检查,重点对超出控制数的支出项目进行检查,审查超预算支出的审批手续是否完备,超支的真实原因是什么。对支出项目远低于预算数的,要再次检查其预算的编制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2)加强科研项目的审计。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教育事业的重视,高校的科研经费逐年增加,内部审计部门应对科研项目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的监督和评价,特别是对“863”、“973”、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投入较大专项资金的施行监督与使用情况的审计。选择重点,保证每年对1—2项进行审计,充分揭示科研项目在资金管理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学校科研经费合理有效使用,实现预期的效益。
(3)加强基建、修缮项目的审计。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更新旧的基础设施、扩建新校园等不断增加,学校处在基本建设的高峰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程建设审计,保证各项工程费用的有效控制,切实加强建设工程全过程审计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把加强工程全过程审计作为审计工作的重点,积极推进从单纯工程造价结算审计向全过程审计的转变,实现从项目立项、计划安排、设计、招投标、工程结算到工程财务决算的全过程审计,对各个环节严格审核把关,最大限度地为学校节约更多的建设投资资金,实现建设资金效益最大化。
内部审计部门除了加强对上述重点项目的审计,还应该开展部分专项审计,如教材专项审计、保险专项审计,还可以对高校学生的学费收缴情况和学费风险准备金的提取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可以对高校图书馆图书购置和实际保管、库存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可以对全校固定资产的购买、配置、使用、账面数量、价值和实际数量、价值进行专项审计等。通过这些审计,可以随时发现学校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对策和措施,以避免和减少不必要的风险和损失。
2、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工作。高校的理财环境不断变化,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多,风险管理已成为高校管理层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一项重要职责。高校应当建立良好的风险管理体系,明确各种风险因素,确保高校拥有良好的风险管理过程并使其发挥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明确自己的作用和职责,即确定风险领域、评价高校风险控制程序的有效性、检查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等。例如,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风险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取证、分析及评价学校内外的主要风险因素,测定风险点和风险度,排定审计项目优先次序,确定审计范围与重点,并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帮助学校管理层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又如,审计部门通过对学校贷款的偿还能力、贷款经费使用的合理化、学校整体负债承受程度进行审计,可以提出审计建议,规避风险,保障学校经济长期、正常的运行。再如,审计部门通过评估各种投资活动的投资风险,并提出审计建议,确保学校国有资产安全、有效的使用。
3、加强分析和决策评价工作。随着我国高校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办学主体的多元化,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等发展和变化,必须要求高校进行成本核算,加强内部管理。而内部审计作为高校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职能单一,只重监督是目前内部审计存在的一大缺陷,学校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进一步拓展内部审计的工作领域,将内部审计的范围从单纯的财务稽核扩大到决策、教学、科研、经营、管理、人力资本等各个领域。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定位于对学校的经营、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增加价值上,对固定资产的购买和投资的项目审计中,不能只注重固定资产的价格是否合理,社会采购的手续是否完备,投资协议的签定是否完整,而应该深入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应该投资,是否确实需要购买,投资回收期多长,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是否通过租赁或合作来选择更好的方案等。同时,内部审计也要以内部评价为重点,突出分析、防护和建议职能,正确处理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内部审计部门可以与财务部门一起,针对高校的财务状况,提出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以加强对高校的基本状况、发展潜力、管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与国资部门一起,针对高校资产使用状况,创造出一套适合的评价体系。如对大型的科研仪器设备的对外服务情况,院系交叉利用情况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衡量,对资源使用情况进行效益评价。通过评价内部控制状况,衡量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程度和有效性,寻找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向学校管理层提出合理化管理建议,以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因素,从而提高高校的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 蒋俊鹏:如何开展增值型高校内部审计[J].审计月刊,2007(12).
[2] 周善芳、范家玲:浅谈知识经济下高校的内部审计[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9).
[3] 李贤增:对我国高校内部审计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新学术,2007(1).
[4] 郑婕慧:高等学校内部审计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